未来网北京8月10日电(实习生孔雪航张婉莹王明路记者拜晓艺)“现在的小区名真敢起,各种‘洋名’让我感觉像是散落在民间的贵族。”近日,“现在的小区名越来越敢起了”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如是评论道。

“洋名楼盘”问题由来已久,多部委也曾联合发文出手整治。未来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经过几年的治理,楼盘名称的去“洋名化”成效显著,越来越多地产楼盘起名偏爱“中国风”,如“春和景明”“府前

地产楼盘起名刮起“中国风”,“洋名楼盘”治理如何更进一步?

龙樾”“中国院子”等透露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楼盘(小区)名称正被广泛运用,传统文化之美“跃然纸上”。

但“洋名楼盘”问题并未根除。8月4日,广州市住建局官网发布《关于印发优化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的命名、更名审批的通知》指出,实施建筑地名命名、更名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包括崇洋媚外的“洋”地名,怪异难懂的“怪”地名等29类,要求不直接使用外文命名的地名。这也意味着,职能部门对于楼盘起洋名问题正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控。

楼盘“洋名化”引监管重视多部委发文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为配合营销,一些地产楼盘的“贪大、媚洋、求怪、重复”等不规范地名问题也随之冒出。有网友曾质疑道:“我明明在中国大地上,为什么周围都是‘威尼斯’和‘维也纳’?”

图源:网络洋名小区令外国人困惑/赵春青画

人民群众的诟病,引起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评论。人民日报曾对楼盘乱起洋名的现象评论称:对洋名的追逐,不仅容易迷失自我,还照见了一种懒惰思维,更折射出一种文化的不自信。同时指出,此举“必会破坏文化传承”。

此外,楼盘“洋名化”问题也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多部委曾联合发文要求监管整顿。

2018年12月,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指出要重点清理整治社会影响恶劣、各方反映强烈的城镇新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中的不规范地名。

图源:民政部官网截图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传播、品牌传播领域研究学者符绍强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洋名楼盘”现象的产生,其实缘于符号化的社会意义,即被认为是精致优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味,也就是西方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这种符号化的社会意义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审美情趣。也正是这一原因,会让消费者产生类似炫耀自己购买‘洋名楼盘’,以获取某种地位认同的消费价值取向。”

楼盘起名回归“中国风”彰显文化自信

媒体报道和监管文件发布后,国内地产行业的楼盘起名迅速刮起了“中国风”,大批诸如“春和景明”“府前龙樾”“中国院子”等小区名字迅速引发热议和肯定,人民群众纷纷点赞。

某集团设计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上客户对于欧美建筑的审美疲劳,中国风的建筑及楼盘名字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也成为泰禾、绿地等开发商设计产品的主线。“回归中国传统审美,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该人士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文化自信无疑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底气所在,我国有着5000多年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房地产业刮起的“中国风”恰恰是对传承之美、文化自信的诠释。

随着大众审美倾向的改变,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所追求的“洋名”,部分消费者并不“买账”。近日,记者通过街头采访的形式,随机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路人进行了“楼盘名称热衷中国风还是洋名风”的提问。采访结果显示,大部分路人更倾向于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楼盘名称,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国风”楼盘名称出现。

李红(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楼盘名是楼盘文化的重要标志,每个楼盘所属地区的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也会形成不同的‘楼盘文化’。乱起洋名,必会破坏这些文化传承。”

准爸爸肖晓(化名)向未来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购房经历。肖晓准备在今年买套新房给媳妇和即将诞生的孩子,前期在浏览大量楼盘信息之时,被冠以“洋名”的楼盘名称所吸引,实地考察之后,却发现这类“洋名楼盘”并不尽人意。“原本以为楼盘的建筑风格会和名字一样‘洋气’,结果什么都没看到。”肖晓说。

今年3月份,肖晓完成了“春和景明”楼盘的首付。为此,他表示:“‘春和景明’出自范仲淹先生的《岳阳楼记》,意思是春光明媚、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现在想想,还是‘中国风’的楼盘名称好,希望我的孩子能成长在春和景明般的地方。”

对于消费者审美的变化,上述某集团设计部相关人士表示,开发商也从早期的开发欧式住宅逐渐向中式风格的设计转型,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开发出极具中国元素的产品,如“中国院子”、“玫瑰园”、“柳岸晓风”等,把关注点从建筑符号本身更多地转移到产品能给予人们的生活体验中。

“洋”噱头地名治理仍需更进一步

上述几部委联合下文治理后,不规范地名治理效果显著,但国内房地产企业依然存在以国外地名或译制词来命名的“洋名楼盘”。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如下图),截至目前,诸如辽宁大连的“万科莫亚小镇”、黑龙江哈尔滨的“碧桂园拉菲小镇”、山西太原的“保利海德公园”等于2019年后开盘的楼盘仍在使用国外洋地名和人名来命名。

对此,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表示,用国外洋地名标榜的楼盘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都是开发商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提高楼盘吸引力,以此来促进销售。

2019年至今,国内TOP20房地产企业中,部分“洋名楼盘”汇总表(未来网制图)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标准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方进宝面对记者采访时谈到,楼盘的开发者、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都可以是住宅文化的参与者、传承者和创新者。

方进宝提到,“在楼盘起名的时候,可以引导当地的热心民众积极地参与进来,广泛征集那些中国元素突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楼盘名称。此举不仅能够有效杜绝‘洋名楼盘’,还能够使城市的地名更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而这一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广而告之的高明营销。”

方进宝表示,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用上中国文化,才会真正地爱上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这不仅能够加深对未成年人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还可以从根本上遏制“洋名楼盘”这一现象,打造属于国人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