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大怪兽》是一档热门节目。这是一部以故宫屋脊上的9个神兽为角色,创作的童话小说,里面有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邓瑾告诉芥末堆,好多孩子听了这个故事,就想去故宫,到了故宫他们就给爸爸妈妈当向导,因为他们对故宫、对中国的怪兽有了很多的了解。

芥末堆卢楠1月24日报道

到了哈佛,邓瑾觉得自己的人文基础有点薄弱。

邓瑾是前《南方周末》财经记者,曾采访

把世界说给孩子听,这两名记者用故事电台做儿童博雅教育

过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前美国财长保尔森、前哈佛校长萨默斯等人。2012-13年,邓瑾申请到哈佛尼曼奖学金,和全球另外23名媒体人一起到哈佛学习一年。这段访学经历让邓瑾发觉,自己所受的教育中缺少了某些关键内容——人文教育。

她看到,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在博物馆上课,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学习内容涵盖历史、文学、艺术等。虽然自己也读过很多相关的书,但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和国外同学交流时,常有“根底太浅”的窘迫之感。

2013年,邓瑾回国,女儿开始在北京公立小学读一年级。而自己经历过的人文教育不足的问题,在女儿身上也未见改善。“特别好的学校,中学阶段可能有,但是小学阶段我看到的还是比较薄弱。”

邓瑾决定做一款内容产品,帮孩子们补上这个缺口。

何为“博雅教育”?

“这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也是我们成年后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去补课的东西。”

2014年4月,邓瑾和《南方周末》同事赵凌一起,推出微信公众号“博雅小学堂”,发布给小学生听的音频故事。两个月后,两位妈妈双双辞职,开始创业。2015年,App“播呀FM”正式上线,博雅小学堂有了自己的内容平台。

取名“博雅”,是因为两人从一开始,就将目标瞄准了儿童博雅教育。在发刊词《我们为什么要做儿童博雅教育》中,他们详细解释了何为“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通常又译作通识教育,源自古希腊,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其终极理想就是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现代的博雅教育,通常包括人文、科学以及公民教育。……美国的一些精英大学会把博雅教育贯穿整个本科4年,哈佛的本科就是博雅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仅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做准备。”

在有些场合,邓瑾也称博雅小学堂做的是“人文教育”,“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的概念,还是有一定门槛的,说出来很多人不理解”。事实上,博雅小学堂的节目内容保罗万象,并不局限于人文。历史、地理、文学、新闻、政治、天文、物理……只要是好的内容,他们都会挑选出来,改编成适合小学生听的故事。

回顾过往人生,邓瑾认为,真正重要的、令人一生受益的东西,正是博雅教育和经由此建构的独立思想。因为博雅教育培养价值观,而人始终活在价值观中。“这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也是我们成年后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去补课的东西。”

而选择针对小学阶段,是因为邓瑾认为,小学比大学更重要,不是所有人都会上大学,但几乎所有人都会上小学。小学生最需要博雅教育,也最有时间。

万物启蒙,故事开启新世界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渴望了解世界,他们其实可以懂得很多,但是学校教他们的太少了。”

打开“播呀FM”,欢迎页上是博雅小学堂的口号——“把世界说给你听”。

小孩子识字不多,听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自主阅读能力,因此,音频是很合适的知识接收方式。和女儿交流时,邓瑾也发现,只要说话方式得当,她理解起来完全没有问题,而且问到的问题都很核心。“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一个好的讲述者,知道怎么跟孩子聊。只要你找到这样一个人,他们真的就可以理解到很深。”

但是2014年之前,国内的儿童音频市场还相对空白。邓瑾说,女儿在幼儿园时能听特别多的绘本、儿歌和童话故事,但上了小学后,就没什么可听的了。而学校课程着重语数外,不会开设很多选修课。“她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没有人跟她讲。”

现在,博雅小学堂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孩子们也听得上瘾。邓瑾经常在群里看到家长说,孩子怎么一天到晚老在听,早上听、吃饭听、睡前听,去旅行途中更是听。

“因为他很方便,没什么压力。”邓瑾说,孩子们就是听故事。

邓瑾觉得,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就是让他们接触更广袤的世界,因为你不知道他会喜欢哪个。他喜欢天文,就多听天文;下一个阶段,他喜欢别的,就听别的。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慢慢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唤醒一个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我女儿,之前她从来也不关心足球。但是她听了我们的足球节目。很多孩子听了会喜欢踢足球,参加足球队。我女儿不踢足球,但她也知道了很多足球明星的故事,她就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邓瑾说。

“孩子的吸收能力真的是特别强大,只需要给他好的东西。”

博雅小学堂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原创,从文字到制作;

和机构合作,比如和出版社合作,拿到将小说改编成有声读物的授权;

购买版权,比如台湾小鲁文化制作的音频产品《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

因为邓瑾和赵凌都是新闻人,博雅小学堂很早就开始做原创新闻节目。他们认为,小学生是可以懂新闻的,因为新闻就是外在的世界,让你跳出个人圈子,看到在爸爸妈妈和同学之外的人和世界;小学生本来就对外面的圈子感兴趣,只是没人讲给他们听。

他们请《新京报》的潘采夫给孩子们讲国内新闻;跟《财新》合作,请徐和谦给孩子们讲国际新闻。博雅小学堂2016年年底的榜单显示,收听量最好的第一类是文学,第二类就是新闻。“新闻是我们首创,至少在我们平台上,验证孩子们是喜欢听新闻的,只要你讲得好。”

在文学类中,《故宫里的大怪兽》是一档热门节目。这是一部以故宫屋脊上的9个神兽为角色,创作的童话小说,里面有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邓瑾说,好多孩子听了这个故事,就想去故宫,到了故宫他们就给爸爸妈妈当向导,因为他们对故宫、对中国的怪兽有了很多了解。

同样地,有些孩子和爸妈到国外旅行,看到博物馆里的一幅画,也可以跟爸妈说很多听到的故事。“所以孩子的吸收能力真的是特别强大,只需要给他好的东西。”

除了教孩子,还做家长课堂

博雅小学堂的公众号上线之初,推送的内容就分为两部分,给孩子听的音频,和给家长看的文章。绝大部分用户家长都是70、80后的妈妈。“这一代妈妈,受过很好的教育,对国际化教育有很深的了解,很愿意用新的方式来陪伴孩子,自己也渴望学习和成长。”

开始时,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学习,和孩子有更高质量的要求,妈妈们也听博雅小学堂针对孩子的音频,但听着听着,他们发现受益的是自己。“我小时候,没有这样教育的环境,我对很多事情都好奇,被淹没、泯灭掉了,但是我人到中年的时候,我的好奇心重新被激发了。”邓瑾说她自己,也是这样的妈妈中的一员。

渐渐地,邓瑾发现妈妈们学习的需求特别强大,博雅小学堂就开始同时做针对家长的音频和在线课程。她说,现在开的很多课程,都是家长推动。比如说,她开始请了哈佛文明史的博士给孩子和家长讲古希腊的神话和历史,讲完之后,家长和孩子觉得讲得太好了,不愿意他停下来,就要求他继续讲古埃及。在讲古埃及过程中,又有人说你接下来就讲两河文明吧。“他上了那条船,他的新世界打开了,就会一步步学下去。”

妈妈在学习,孩子也在学习,之后就可以进行很好的讨论,可以讨论新闻时事,也可以讨论共同听过的古希腊历史或是一本小说。课程有微信群,家长和孩子可以在群里有非常深度的讨论。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家庭人文学习型社区,“家长要引领孩子,孩子也在引领家长”。

邓瑾将博雅小学堂的2017年定位为“重返经典年”。今年,博雅小学堂将推出一系列关于经典的音频和在线课程,既有给孩子的也有给家长的。首期推出的是《李山讲诗经》。

未来,邓瑾希望博雅小学堂的内容可以更加体系化,帮助孩子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文体系。“比如跟我们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后,基本上该看的书都看了。无论是文学、科学还是各个领域,搭起一个基本的框架,体系上的每部分都接触一些东西。”

“你最大限度地活出自我,也就成就了别人和世界”

2013年5月30日,哈佛毕业典礼上,邓瑾听到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OprahWinfrey)说了这样一番话:

“无论你一路上经历到怎样的挑战、挫折和绝望,如果你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标,真的只有这一个目标,你就会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这个目标就是:作为一个人,你要活出你作为一个人最大可能的最真实的自我。你愿意把你的自我最大化,用你的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让你的家人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在一篇旧文中,邓瑾写到了这件事,她说,刹那间她有醍醐灌顶之感,“你最大限度地活出了自我,你也就自然成就了别人和世界。”

2014年4月,博雅小学堂推出的第一期节目,就是邓瑾和赵凌精心挑选的绘本《我很特别》。当时这本书还没有引进大陆,他们专门请人朗读并制作成音频。他们觉得这个绘本代表了博雅小学堂的价值观,“它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很独特的,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这样认同自己”。认识自我、认可自我,基本上是博雅小学堂挑选所有内容的出发点。

同样是在这篇文章中,邓瑾感叹,希望孩子能“活出自我”,是新一代觉醒的父母对中国长期以来像在生产线上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一样去生产“人”这个教育体系的反省。

让孩子聆听更广博的世界,给他们的心智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见世界,见众生,而后见自己”。从这一点来说,博雅小学堂,是两位妈妈给自己的孩子,也是给所有孩子的一个祝福。

1、本文是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芥末堆网)及本页链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发邮件到告诉我们。

来源: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