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皇族
若说起皇帝的名字,其中最值得拿来研究的便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也是在后代的命名上有着颇多研究,且都是与五行有关。1368年曾经的乞丐朱元璋扫平的元末的乱局,建立了明朝,到1644年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宗自缢在歪脖子树上,明朝延续了将近三百年。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为陈氏。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朱老先生当做和尚做过乞丐,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当了皇上处处要显示自己是有文化的。大概是是比较自卑吧,毕竟从老先生往上数几代都是农民、佃户,俗话说大字不识的泥腿子;
按照记载,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陈氏,生了三个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后,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长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这个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后,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这个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这一辈,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别为五一、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由此看出老先生祖师既没有出名之人,又关联不到什么名人的后代。
所以老先生为了要显示自己是有文化的。他就规定了子孙后代取名字要按照五行相生来取,为了明确支派和各支派的辈份。朱元璋以每一个儿子为一支派,每一支派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第二个字的用字,再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的规律,作为名字中第三个字的用字。而且还给自己的每个儿子留下二十个字,让他们把这二十字作为后代名字的第二个字。比如朱棣家后代的“高、瞻”,都是朱元璋生前就定好的取名指南了。
咱刚才说了,朱老先生没什么文化,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老先生为自己的子孙规定了取名规则,结果却把子孙给害惨了,明代又规定,宗室子弟生下来的命名权在皇帝(名义上的命名权),即宗室子弟一生下来就得“请名”,上宗人府,由宗人府按其对应的辈份挑出一个字命名,然后请皇帝批准。为此,还特别造出了一大堆专门用来命名的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皇帝为以瓜瓞绵延,蕃昌鸿茂,给予宗室相当优厚的待遇,使宗室人口的繁衍膨胀速度相当之快。从洪武年间的五十几人到万历年间已超过十万人。这些宗室人口除了给政府带来相当大的经济负担外,光命名就够朝廷头疼的了。即使再造出一部分字用来命名,也远远低于宗室人口增加的速度。因此,就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就是很多宗室人员成为“黑人口”,就是没有户口。原因就在于没有名字,请名申请上去以后,有些人等了好几年乃至十几年,甚至有些人一直到死了,也没请到名。而没名字,就不能入宗籍(皇族户籍),也就不能封爵、嫁娶。这一现象在明宗室中并不少见。
本文标题:【明朝 皇族】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