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武汉四名公交司机3天内合计归还乘客3.4万元财物
三天内,四名武汉公交司机捡到现金合计15000余元,33克金手镯一只、价值19000余元,都已归还乘客。武汉公交提醒广大乘客:下车时请带好随身物品,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4月7日上午10时许,H83路女司机刘秀秀在结束一趟次运营之后回到起点站径东二路创智路,在车厢内例行检查时捡到了一副眼镜盒,交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打开后发现,眼镜盒里有一个金手镯和一副眼镜,考虑到金手镯价值不菲,正准备调取监控找失主。此时,乘客马女士急匆匆赶到调度室,经确认,该眼镜盒为马女士所有。归还后,马女士拿出300元现金酬谢司机,被司机婉拒。
无独有偶,4月5日8点左右,523驾驶员辛明驾驶车辆回行至终点陈家墩站时,在对车辆例行检查时发现了一个粉红色包包,随后便交给线路管理人员。大家一同打开后发现包里有现金10900余元,但是却无任何联系方式。第二天,失主的女儿葛女士匆忙赶到523陈家墩调度室寻找失物。经核实后,公交管理人员将包归还。
4月5日下午13:05分,737路司机成都军驾车回到张柏路公交场站后,检查车厢时看到靠窗户的座位上有一个黑色皮包,交给管理人员后发现里面有2210元现金和银行卡等物,随后归还给找到线路来的失主倪女士。
4月6日,792路司机殷绪强驾车途中接到线路GPS发送的短信,请他帮忙查找乘客遗失在车上的包包。殷绪强利用停站间隙查找,果然找到了乘客冯女士遗失的包包并妥善保管,直到回到起点站常青花园公交枢纽站。经检查,包内有现金2410元。
武汉公交提醒广大乘客,在拿的物品较多或是打瞌睡、接电话时也应留意财物,下车前一定要查看座位周围,检查是否带好随身物品,避免遗失。
【:湖北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所有,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
推荐阅读一:珠宝直播间调查②|假图、假机构、假网址……几十元可随意定制“珠宝鉴定书”
记者在电商平台花78元价格购买的“鉴定证书”
红星新闻此前道,不少中老年人热衷在各个平台的直播间购买低价珠宝玉石。受访者余大妈就曾在2年里花费超3万元购入低价珠宝,其中不乏十几元的玉髓,几十元的和田玉、玛瑙、翡翠等。为查验这些带着鉴定证书发货的珠宝是否为真,红星新闻记者将余大妈网购的多款低价珠宝,送往“国家金银珠宝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进行二次鉴定。结果显示,其98元购买的“和田玉(碧玉)”无事牌成了玻璃挂坠,59元购买的玛瑙手镯成了玉髓首饰。(红星新闻相关道:珠宝直播间调查①: 59元蜜蜡手镯,68元玛瑙项链……沉迷网购低价珠宝的中老年人)
明明附带有鉴定证书,有钢印,有鉴定机构网址,还可扫码查真伪,为何鉴定出却是假货?记者追踪调查发现,低价假冒伪劣珠宝背后,实际潜藏着一条制假鉴定证书产业链……
——1——
“和田玉牌变玻璃挂坠”
鉴定证书、鉴定机构涉嫌造假
对比余大妈购买“和田玉无事牌”商家所附送的鉴定证书,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原鉴定证书存在检测机构、机构网址等信息货不对板的现象。
原鉴定证书显示,该检测结果出自“新疆中宝检珠宝玉石质量检测研究院”,且附有该检测机构红色印章。然而,记者却无法正常搜索到有关该机构的网页信息,也无法检索到该机构的官网入口。
余大妈购买的“和田玉无事牌”原鉴定证书
就此,记者又登录“中宝检珠宝玉石质量检测研究院”官网,输入该玉牌编号信息仍无法查询到任何鉴定内容。而上述中宝检珠宝玉石质量检测研究院工作人员也在电话中表示,其未听说过上述新疆的检测研究院。
随后,记者又搜索原鉴定证书背面所标注的,该鉴定证书防伪查询网址,但进入的却是“广州中宝珠宝检测中心”网页页面,与鉴定证书标注的上述新疆检测机构信息不符。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输入原鉴定证书上的网址,能够进入“广州中宝珠宝检测中心”网页页面,但输入该检测中心名字,却又无法搜索到检测中心的官网入口。
红星新闻记者又尝试联系这家“广州中宝珠宝检测中心”,但无论是证书还是输入网址所登录的网站,均未显示该机构任何联系方式,记者也无法查询到该机构的工商登记信息。唯一能搜索到的,另一家名为“中宝珠宝检测(广东)有限公司”的检测机构,工商信息显示其已于2022年注销。
何以会出现上述鉴定证书上,珠宝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果的机构、查询真伪的机构网址三者各不相同,货不对板的情况?从业者吴先生分析认为:“这大概率存在鉴定证书造假问题,而查真伪的网址、官网链接也并非实际存在。”
——2——
“想要什么结果,就写什么结果”
只看照片即可出鉴定证书
为验证吴先生的说法,红星新闻记者再次以受访者余大妈的“和田玉无事牌”为例,在淘宝以78元的价格,成功买到一张假珠宝鉴定证书。
“你只需要发送实物照片,产品重量自己估算,你要什么鉴定结果,证书就写什么结果。”售卖这张假鉴定证书的淘宝网店客服如是说。
而当记者质疑,如果扫描假证书上的二维码,或登录证书上检测机构官网,用证书编码查真伪是否会被发现时,这名客服称,无论是扫二维码,还是登录证书检测机构网址,客户都能查到同样的鉴定结果。
的确,记者发现这张假证书上不仅印有红章、写明具体检测人员外,证书上也有可查真伪的二维码。扫码结果显示,检测结果出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但假证书中检测机构所显示的电话,实际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官网电话并不一致。
记者与销售假鉴定证书商家客服的聊天记录
就此,该客服人员承认,扫码显示的检测机构网页,实为其背后合作团队自行开发的“假网页”,证书上检测机构网址也是对应的“假网址”这张鉴定证书实际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并无任何关系。
记者登录真实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官网,输入鉴定证书上的校验号也发现,无法查阅到任何鉴定信息。
不过这名客服表示,这样“制假”方式在业内很常见:“好多商户都找我们做鉴定证书,很多从业者都发现不了真伪,更何况普通客户。他们看到扫码结果就放心了,不会真的自己找官网再查一遍。”
红星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网购平台上打着“珠宝鉴定”旗号,制售假鉴定证书的网店不在少数,一张假证售价从20元到100元不等。购买假证后,红星新闻记者也向相关网购平台客服进行问题反馈,客服称会在核实后对相应店铺进行查处。
——3——
将真珠宝鉴定书用于假珠宝
“张冠李戴”也是常见套路
对比原鉴定证书上的“和田玉无事牌”,余大妈意外发现,自己买到的无事牌实际与鉴定证书上的并不相同。证书上的无事牌下方有明显絮状物,可余大妈收到的无事牌却无任何杂质。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网购平台还是直播平台,输入“和田玉无事牌”,多个商铺显示的产品图片,却与受访者余大妈所购“和田玉无事牌”鉴定证书上的图片几乎一致,玉石下方均有一条形状相似的絮状物。可一样的产品售价却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记者还发现,余大妈以348元购买的一款,原鉴定证书鉴定为“玛瑙”的粉色手镯,二次鉴定却成了廉价的玉髓材质。但记者登录原鉴定证书标注的网址、搜索证书上的检测机构均能查询到官网信息,通过证书号也能在官网看到与证书一致的鉴定结果。
对于这样的现象,上述从业者吴先生向红星新闻解释,除了用一张假鉴定证书为假冒伪劣珠宝背书之外,将证书“张冠李戴”,用真品的鉴定证书作为其他仿品的“身份证明”,也同样是行业常见的套路之一。
多家店铺展示的和田玉无事牌与余大妈所购无事牌原鉴定证书上的图片一致
“商家出示的原鉴定证书也许是真的,对应被鉴定的玉牌大概率也是真和田玉。但是,消费者低价购买的玉牌,却并非证书展示的同款,而是遭遇了鉴定书‘张冠李戴’的套路,用真鉴定书套牌在了假珠宝上。”吴先生说,这样只需要一件真品,就可以为同款假珠宝批量配备无数“真”证书。
——4——
平台客服:
售卖假货、假证书将被严厉查处
对于消费者在直播间以及网络平台买到假珠宝的情况,红星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淘宝客服,一名接线工作人员回应称:如发现买到假货,需在平台提交相关凭证说明,待平台核实后会在3-5个工作日内做进一步处理。
但记者在11月22日对售卖假“和田玉无事牌”的商家发起举后,截至12月5日该店铺仅被平台列为“重点关注商家”,店铺其他商品包括假“和田玉无事牌”均在售。就此,上述淘宝客服解释称:“列为重点关注但并未处罚,或因平台暂无法核实店铺存在销售假货的情况。”
就此,记者再次向平台方提交二次鉴定结果以及与商家聊天记录。上述淘宝客服表示,会有专员对店铺售假情况进行调查,如情况属实将严厉查处,后续调查结果会及时通知。但截至发稿,记者仍未看到进一步处理结果。
针对多个店铺公开售卖假鉴定证书的现象,上述淘宝客服也回应称,商家在平台开店,平台会核实相关工商资质,但无法确定其售卖的每一款产品都货真价实:“如售卖证书的商家,他们也卖珠宝首饰,但平台无法自动检测到店铺有卖假证书的行为。”
记者11月22日向平台投诉结果截图
该客服解释称,如消费者发现自己买到假货,或发现有商家售卖假证书等情况,可第一时间向平台举,平台查实情况会及时给予严肃处理。
至于具体处理办法,红星新闻记者查阅《淘宝网关于出售假冒商品实施细则》的规定,其中第24条明确:对出售假冒商品实行“三振出局”制,即同一卖家出售假冒商品累计超过三次,将被查封账户。
今年11月27日,抖音平台发布的《创【分享假冒/盗版商品】实施细则》已正式生效。细则中提到,出现“假冒/盗版商品”违规的创,可能将面临“被暂停或永久关闭直播权限、短视频发布权限、全面禁言”等处罚。
红星新闻记者也就此类问题咨询抖音商城客服,接线人称,消费者如买到的商品材质与直播间宣传不符,可向平台进行举,平台会给予相关账号严肃处理。
——5——
律师说法:
平台对入驻商家具有审核监管义务
针对网络销售假珠宝、假证书的现象,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红星新闻,如果网店或直播间人员知假售假,如用玻璃代替玉石,其行为涉嫌欺诈,需承担退货退款、增加赔偿等责任,增加赔偿金额为价款或服务费用的3倍。
北京京展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晓玲表示,商家知假售假行为涉嫌诈骗罪,或被追究刑责。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张晓玲也指出,各大平台作为网络交易提供者,若明知销售者或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负有审核、监督等管理职责。
付建也提醒,对于入驻的商家,平台具有审核监管义务,确保商家资质合法、商品信息真实可靠。如遇消费纠纷平台也应及时介入,为消费者办理退费等服务。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编辑 郭庄 责编 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料有奖!)
推荐阅读二:泡沫破灭!曾卖到600元一克的铂金,如今在黄金面前沦为笑话
2024年,一则关于铂金价格暴跌的消息引起了不少关注,曾几何时,铂金被认为是比黄金更贵、更稀有的金属,甚至被冠以“贵金属之王”的称号。
而如今,铂金的价格已经跌破了“贵族金属”的神话,连同黄金相比,它早已不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这场原本看似光辉无限的“泡沫破灭”,背后究竟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铂金的跌落,其实是从它的辉煌开始讲起的,回顾过去的十几年,铂金在中国市场的热度曾经一度攀升,尤其是在2008年,铂金的价格一度突破了每克600元,成为了珠宝界的高端象征。
这种情况与当时的黄金市场形成鲜明对比,黄金的价格虽然在金融危机期间有过波动,但铂金凭借其稀缺性和纯净度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这一切都似乎昭示着铂金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然而,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向任何人低头,进入2010年后,铂金的价格开始出现剧烈波动,市场的需求也随之下降,而与此同时,黄金价格则一波又一波地攀升,2020年,黄金价格开始了新的上涨潮,持续了近两年,涨幅高达60%,黄金的强势表现让许多原本投资铂金的消费者开始怀疑起当初的选择。
其中,受伤最深的莫过于那些在铂金价格高企时买入的消费者,回顾那些年的销售场景,几乎每家珠宝店都会推出各种以铂金为卖点的首饰广告,而这些广告无一例外地把铂金与财富、身份、奢华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于是,很多人心中便根深蒂固地认为,铂金才是“贵族”的象征,而黄金则显得有些俗气。
在2008年,铂金曾经创造了一个价格神话,一克价格高达600元,而黄金却只在200元左右徘徊,尽管那时候市场也出现过黄金价格波动的现象,但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黄金的价格时常出现大幅波动,甚至在2008年10月跌至每盎司681美元的历史低点。
反观铂金,它的价格却始终坚挺,不仅成为婚庆首饰的首选,也因为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很多人认为,铂金的珍贵程度远超黄金,它不仅仅是一个金属,更是财富和品位的象征。
铂金的泡沫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铂金的价格逐渐失去吸引力,与此同时,黄金却在投资者的眼中逐渐焕发光彩,黄金被广泛看作是“硬通货”,不仅能抗通胀,而且具有较强的保值性。
相反,铂金作为一种没有金融属性的贵金属,其价格的波动性大大增加,市场需求也不断减少,尤其是近年来,铂金的价格已经长期在1000美元/盎司附近徘徊,始终没有突破的势头。
更重要的是,随着催化剂市场的变化,铂金的主要应用领域——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由于铂金的成本高昂,很多汽车厂商开始采用钯替代铂金,进一步削弱了铂金的市场需求,这种变化无疑是铂金价格暴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2013年,中国的铂金首饰市场需求一度达到全球的70%,总量接近60吨,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骤降至仅仅15吨,足见市场对铂金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黄金的市场份额却一路飙升,成为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铂金价格的暴跌也带动了珠宝市场的变化,随着黄金和其他金属的不断涨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铂金,转向了黄金、白银甚至是人工钻石,这一趋势反映了市场对铂金价值的重新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缺乏不可替代性的贵金属终究难以维持其市场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铂金的价格跌至每克400元以下,而黄金的价格则一路飙升,接近900元每克,现在,如果你去回收铂金首饰,很多地方的回收价甚至不到200元每克,远低于黄金的回收价格。
黄金的回收价格已接近600元每克,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卖金狂潮”,如果你现在回头去看当年为铂金首饰花费的高价,或许会觉得这笔投资并不值当。
这种跌落并不意味着铂金彻底消失,在工业领域,铂金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它在催化剂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汽车尾气净化方面,依然是无可替代的。
随着催化剂的替代品不断出现,铂金的“工业优势”也逐渐被削弱。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曾经的铂金被推崇为婚庆首饰的“黄金标准”,而如今,黄金却反过来成了婚礼珠宝中的“主角”,在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黄金首饰作为结婚首饰,甚至连钻石的市场也逐渐被人工钻石取代,金饰市场的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那么,面对铂金的泡沫破灭,消费者又该如何面对?曾经被当作高贵象征的铂金,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投资失误的“警示”。
是否还有机会重拾铂金的昔日荣光?还是说,这一切都只是短暂的市场潮流?或许,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标题:暖!武汉四名公交司机3天内合计归还乘客3.4万元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