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留名是形容什么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看见这篇文章的所有人,都不会在历史上留名,甚至进县志的希望都渺茫,一百多年后将没有任何人还记得你。
我仅有一名亲戚被写进了县志,为我的表舅杜云清(我外公的亲外甥)。
唯一被写进县志的亲戚,我表舅杜云清,来自会东县志
有的人喜欢说,“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一个大人物要做到遗臭万年可能不难,但普通人要做到遗臭万年却是很难的,跟流芳百世一样难,因为无论做的事情有多坏,影响力毕竟有限,最后一刀咔嚓,能臭二三十年也就顶天了。你能讲出一个遗臭万年的小人物的名字吗?
能够臭名昭著的小人物我只想起一个,来自英国,1888年伦敦连续凶案的凶犯“开x手杰克”,他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手段有多残忍,而在于一百多年过去了,至今未破案,至今还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如果当时他就被抓了处决了,也绝对不可能至今还有人记得。
我亲眼见过的人里面,最有名的一位竟然是“范跑跑”,曾经有过一面之缘,他小臭了十几年,但离遗臭万年还远。
范跑跑,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国的二十五史里,有自己纪传的人物也就数千人,加上其他没有自己纪传人物,总数应该不会超过10万人,而普通人熟知的历史人物也就数百人。
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是做官,做大官做大事
在隋唐以前,要当官基本上靠家族和战功,隋唐以后可以靠读书参加科举当官,但也是万里挑一,即便考起了进士当了官,被写进史书的概率仍然很低,大部分当官的也就知县、知府这个级别了。而要能让人们熟知,有自己的传记,至少也要到宰相、封疆大吏级别的,到了宰相、封疆大吏基本史书上肯定有记载了,但要有自己的纪传,依然很难,只要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才可能有自己的纪传。大部分的宰相、封疆大吏依然是寂寂无名,当时虽然在世时牛上了天,百年之后却无人知晓。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图片来自网络
即便宰相和封疆大吏,没有参与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虽然写进了史书,也怕是没人记得住,比如晚清那么多督抚,大家熟知的也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荣禄、袁世凯等寥寥数人,其他的大部分督抚,估计连名字都没听说了。
二是打仗立战功当将军、皇帝
刘邦一个小小亭长,48岁起兵,55岁当皇帝;朱元璋一个要饭的小和尚,也打下了江山做了皇帝,还有他们的那些老乡全部出将入相;此外还有后赵高祖石勒奴隶出身。
普通人想靠战功出将入相的,终究九死一生,幸运儿是很少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大部分人走这条路的成为的只是枯骨。
三是留下作品
如唐宋的诗人,留下众多千古名篇,虽然有的人政治上不得意,却也靠诗作流芳百世。
有的人虽然留下了作品,却无人知晓他的生平,如写下《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再如明清的那一堆小说家,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南陵笑笑生、曹雪芹等。作品名闻天下,对其却生平一无所知,甚至是不是他们写的都还说不清楚。
也有人只是写下了自述的小散文,却在死后几十年之后才被人发现出版,两百年后依然能感动无数人的《浮生六记》(沈复)。
四是机缘巧合和大人物产生了那么一点关系
如给故意给项羽指错路的乌江老农,带领九宫山村民杀死李自成的程九伯等。
李自成殉难处,图片来自网络
也有刑事案件的主角,如宋朝的阿云谋杀亲夫案,成了新党和旧党党争的工具;清朝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也成了慈禧太后打压湘军势力的工具。
五是成为成语的主角
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等,就没一个好词,关键是这些成语的主角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只说了晋国有个人、楚国有个人……
掩耳盗铃,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东施效颦、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东郭先生、正龙拍虎等等,这些人倒是留下了名或姓,但还不如不留,话说东郭先生和南郭先生这哥俩也真惨。
滥竽充数,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说普通人成为成语的主角一般都是笑柄,没啥好词,也谈不上遗臭万年,最多也就贻笑大方,这种名不成也罢。
六是做孝子和烈女
古代以孝治天下,只要表现得足够孝,就可能名满天下,在汉朝还能举孝廉做官。做烈女的话还能树贞节牌坊,进烈女传。孝子和烈女有很多奇葩故事,这个另开一文再说。
奇葩孝子故事“埋儿奉母”,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历史记载的永远是由皇帝将相,文人墨客,普通人要成名很难,要留名就更难了。
既然成名的希望渺茫,那就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面子和名声,反正一百年以后,也不会有人记得你,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脸色,自己过得舒服最重要。
本文标题:千古留名是形容什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