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釉釉下彩
08-22 19:55
进入
柴洪舸
网络时代有人用实名,有人用网名。有不熟悉的人曾问我是不是卖陶瓷的,只因我用了一个“釉下彩”的网名。
使用这个的具体时间,已经不记得了,不过伴随的时间却不短了,总有20年吧。
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工作的原因开始学着上网。当时用过一个网名叫樱桃小蘑菇,藉由日本动漫片《樱桃小丸子》而来。主要是喜欢那个神经有点大条,脑筋有点简单,浑身小毛病,但又很善良,总是有一点小小的幸福就能陶醉的小女孩。之后觉得这网名太孩子气,不深沉,又陆续换过几个其他的,只是具体名字都不记得了。
记得有次去陶瓷展览馆,看到一件瓷器很漂亮。花色淡雅干净,器型匀称清秀,釉色温润沉静,透着一股让人舒服的劲儿。一问得知,它是用一种叫“釉下彩”的工艺烧制成的。之后网名即改为釉下彩。
那时在网络上,不管是在论坛发言,还是玩游戏,见到这个名字,就有不认识的好奇打听,问我是不是卖陶瓷的。估计一方面他了解陶瓷,另一方面,自己的qq信息里透露过淄博,应该是淄博陶瓷的名头太响的缘故。
那时的网络不够发达,当然自己也没太用心,没有了解有关釉下彩方面的相关内容。
以后约略知道,原来釉下彩瓷的出现竟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这一深沉就到1800年前。至于说到釉下彩,其实是一种烧瓷技艺。一件摆上展台或柜台的陶瓷制品,不论价格高低,其制作流程大体相同。粗略说来就是先用淘洗沉淀过的瓷泥,拉坯做成想要的器型,比如瓶子、罐子或盘子,成为素坯,等其晾至半干时,用刻刀或者用各种颜色的色料,在素坯上刻画或者绘制出花草鱼虫等各种纹饰图案,之后外面裹以白色或浅色透明釉,入1000℃左右窑炉进行烧制。烧制好的成品瓷器会呈现出柔和的光泽,晶莹透亮的质感。用手抚之会感觉表面平滑,没有凸出感。平常所说的釉下彩,与釉上彩、釉中彩一样,都是很常用的陶瓷烧制中的施釉装饰技艺。
常常读着“釉下彩”,竟读出了“有瑕疵”的谐音,对这个网名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是啊,人吗,谁还能没有瑕疵呢,谁能是完美的呢。南宋诗人戴复古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民间也有“人无完人”的俗语。几近完美的圣贤之人如孔子,尚不谙稼穑之道,其“三人行必有我师”,都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记得2019年5月,济南大明湖畔“春湖诗语”采风时,从已故齐鲁晚温涛主任那里讨得一枚书签。橙黄洒金的底子上,四个不知什么体的繁体字“内外明澈”。古拙敦厚的字,让人觉得踏实。但这又似乎不是温老师最擅长的字体,至少在布局上稍显不平衡。虽然不明了四个字的含义,内心里还是无端地喜欢。请教他,大意是内外明了通达、明彻的意思。
佛经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似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修佛之人的追求,也许像我等普通人,难以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不断地修行中,从疑问到感悟,再从感悟到疑问,就是在这样地往复中,不断明了通达及至俗人所认为的完美。大抵如此。
一个朋友说,我们可以完成一个目标,但是我们永远不能企及目标,因为它没有止境。追求内外明澈,也是追求完美,是一种至臻至美的人生境界。我们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在追寻的路上,一路的好风景会伴随我们。
还记得那座世界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吗?那个用洁白大理石塑造的爱之神、美之神,从来没有因为缺失的双臂而被人们小觑。她虽因战乱遗失了双臂,但她丰满柔美的躯体,展示出的圣洁端庄、含蓄高贵的美,为多少人所爱慕倾倒。
一位太极老师曾对我说起她学习太极的心得。在学习演练太极的过程中,越学越练越觉得太极的奥妙深邃。初学时,会因为达到老师的一点要求而欣喜自得,但慢慢地随之而来的却是自我的要求和自觉地追求。在内心这种要求或目标的引导下,不断开始进入新的探索和学习,没有穷尽。
无巧不巧,曾经有网友这样说:人类之所以进步,很大原因是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了。看似调侃,细究,竟也蕴含着一些哲理。如果下一代什么事都听上一代的,人类恐怕还处在蛮荒时代。如果下一代什么事都不听上一代的,又可能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可能让世界陷入新的混沌中。
前人的有瑕疵,被后人所发现,所了解,所更正,才有了新的追求,新的创造,新的发明,新的进步。也正是一代代地扬弃,才有了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有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有瑕疵呢,我们有什么不能接受别人的有瑕疵呢。
我们生活的那些体验,获得的人生感悟,就如同陶瓷烧制过程,我们有能力促成自己向更美更好转变时,一件透着莹润光泽的瓷器出炉了。
简介:柴洪舸,女,河北省固安县人,1967年生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机关退休干部。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协会员、淄博市网络作协副主席。闲暇喜欢读书,爱好写作,作品偶见端,部分作品收录于散文集《回望》《银海放歌》。
壹点号 容止若思
本文标题:青釉釉下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