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瑞品牌下的汽车
奇瑞第二集~
走弯路,交学费
我们说芜湖是个胆子很大的城市,扎根芜湖的奇瑞同样胆子不小。作为一家特殊的国企,奇瑞却有着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从产品到经销模式,都给自主品牌们趟出了一条路。
关于车型,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就是QQ。QQ是一款填补A00级市场空白的车,5万多的售价加上可爱的外形,妥妥的年轻人第一台车,2003年上市之后直接卖爆。
为了维持QQ的销量,奇瑞愣是把QQ搞成了一个大家族,除了最经典的QQ之外,还推出了QQ6、QQme等等衍生车型,对,就是那个逆行之王QQme。这玩意脸跟屁股一个样,你以为你在在跟车,实际是对方在逆行,即使正常行驶追尾了,后车也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这哪是撞了您的屁股啊,分明是打了您的脸啊,没有在路上遇见过QQme的永远都不懂这种恐惧。
洗脚时的换装秀确实能给人新鲜感,但时间长了大家都琢磨过味儿了,要那些花里胡哨的有啥用,最后还不是要坦诚相见?多车型之间并没有本质差别,反而因为极度相似的产品力,成了互相抢销量的窝里斗。不过奇瑞倒是总结出了一套现在艾瑞泽5系列、瑞虎7系列、瑞虎8系列都还在用的“大单品”思路,如今吉利的帝豪家族、比亚迪的宋家族,也很难说是不是受到奇瑞这种思路的影响。
车型多了带来的好处是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坏处则要由经销商来承担。当时面对车型增多,国际大厂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以通用为代表,用品牌划分产品,比如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者档次划分明显,渠道独立,互不干扰;
一种是丰田当时在日本的做法,分成“Toyota”、“Toyopet”、“Corolla”和“Netz”4个网络,销售车型也划分明确,而且在店面外观上有所区别,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来。
对奇瑞来说,两种办法摆在面前任君选择,好消息是,都学了,坏消息是,都没学明白。
比亚迪那期我们提到过它们激进的分网策略,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奇瑞才是第一个尝试经销商分网的自主品牌,虽然失败了,但也间接影响了其他自主品牌,比如今天比亚迪的海洋网和王朝网,吉利的G网和L网,华晨金杯和华晨中华,一汽红旗和一汽奔腾。
2005年3月,一位名叫李峰的高管空降奇瑞负责销售。7月,新官上任的李峰办了两件事:梳理产品序列和经销商分网。产品分成四大系列:S系列(QQ)、T系列(瑞虎)、A系列(风云和旗云)、B系列(东方之子),经销商分为两个网络,分别销售S、T系列和A、B系列,经销商之间互为对方的二级代理,想卖其他网络的车型,得交钱。
到了2007年,奇瑞内部进一步分成了四个销售部门,旗云部、瑞虎部、A5部、瑞琪部,销售网络也从两个扩展到了四个,每个部门对应一个网络,甚至还提出了从哈尔滨到深圳、从乌鲁木齐到上海,让经销商覆盖16省20市的“纵横中国战略”,并开始打造奇瑞汽车城。2009年,四个销售部门合并成了两个,2020年,经销商又合并成了C网和H网两个网络,分分合合的速度比洗脚妹妹离职的速度都快。
分网方案提出的初衷是为了让经销商专注于各自的产品和服务,野心是大的。但就像我刚才说的,奇瑞没学明白。所有网络的店面在外观上一毛一样,消费者完全看不出来,而且当时奇瑞的产品真的不算多,分网后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必然会下降。久而久之,想买QQ的去了瑞虎店,想卖QQ的卖不了,消费者和经销商两头抱怨,过多的网络反而成了销售的负担。就像两家店都叫红浪漫,但一个是歌舞厅,一个是洗头房,进错了门,天差地别。
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这种离谱的分网策略还在继续,艾瑞泽5plus小艾和小泽版本竟然不在一起卖,瑞虎8和瑞虎8plus、瑞虎7和瑞虎7plus也分成两个网络,而奇瑞新能源又是另外一个网络,只能说奇瑞玩左右互搏还是有一手的。
哦对了,这里还要提到两个人,第一个就是提出分网的李峰,2009年离职后陆续辗转北京现代、北汽、东风悦达起亚等品牌,后来去了高合,就是那个“最贵国产新能源”;另一个则是2007年执行纵贯中国战略的销售副总秦力洪,现在他是蔚来的联合创始人。奇瑞黄埔军校实锤了。
三次尝试多品牌战略
除了分网,另一个方法多品牌战略奇瑞也学到了,而且尝试了三次。
由于早期奇瑞的产品都是旗云、QQ这样的廉价车,东方之子等10万元以上的车卖得颇为惨淡,导致大家对奇瑞的定位就是低端,这不太符合尹同跃当初对奇瑞的定位。
2009年初,尹同跃第一次提出了多品牌战略,宣布了全年四大品牌、15款新车的宏大计划,“奇瑞”也从公司名降格成了品牌名,另外三个品牌中,瑞麒、威麟是全新发布的中高端品牌,开瑞则是由车型名升格而来,分别做高端乘用车、全能商务车和精品微车。但理想跟现实总是有差别的,就像你去洗脚,来的技师和照片上总是有些出入,四个品牌中除了奇瑞,只有开瑞磕磕绊绊活到了今天。
事实上瑞麒和威麟是造过一些好车的。比如瑞麒G5,是自主品牌中首个跑上纽北的车型,瑞麒G6甚至有有3.0L V6车型,瑞麒品牌还请来了梅西代言。至于威麟,卢宁军带着“大猫”威麟X5征战达喀尔时简直帅的一批,甚至直到今天,非承载车身带大梁的大猫也仍然是许多越野爱好者心心念念的车型。
所谓多生孩子好打架,但孩子多了妈受苦,那时的消费者根本不认纽北,跑得再快也不如日系车省油、不如大众车高级,G5、G6二十万上下的售价也属实过于高端,导致瑞麒G6在2011年只卖出153台。另一方面,这两个品牌的产品规划也是混乱的,瑞麒主打高端乘用,但在宣传上总想蹭着运动,G3、M1、X1等小车却又和自家的旗云瑞虎价格相仿,不但不高端,反而成了窝里斗;威麟做全能商用,但除了X5之外,客车像金杯,MPV就是东方之子cross换标,更不高端了。非说自己是高端,就好比街边小店非要按洗浴中心标准收费,太拿自己当盘菜了。更别提两个品牌在车标上的争议了。
2012年,瑞麒和威麟彻底失败,奇瑞回归“一个奇瑞”。但在这之前,奇瑞悄咪咪地整了两个大活,观致和奇瑞捷豹路虎。
2011年,奇瑞和以色列按50:50投资成立了观致汽车,这几乎是第一家由中方主导的合资车企。奇瑞对观致是寄予厚望的,管理团队全部国际范,还挖来了MINI的设计师何歌特做设计总监,公司独立运作。2013年推出的观致3直接对标速腾,无论设计、安全还是用料都是都达到了自主品牌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在欧洲E-NCAP碰撞测试中高分拿到了五星。什么概念?这么说吧,这个记录后来是被沃尔沃V40打破的。
观致3和后来推出的观致5系列都有着世界级水平,但还是那四个字:生不逢时。消费者接受不了你卖得跟大众一样贵,2014到2016年,观致一共亏了将近70亿,奇瑞只好作价81.9亿元把观致63%的股份卖给了宝能。有诗云:山是山川是川,漂移还是观致3,尘归尘土归土,越野还看观致5。在联动云的支撑下,观致成了年轻人的第一个移动厕所。但也多亏了宝能,用联动云短暂盘活了观致,不过从最近的新闻看,观致也可能要被宝能玩死了。
另一边,奇瑞2012年和英国捷豹路虎秘密签署了合资协议,这是除了一汽、上汽、华晨、北汽之外,第一次有“民间企业”能够与世界豪华品牌合资,还是以50:50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国产后的极光、XEL等车型卖得也还算凑合,至少质量比起印度塔塔来说,遥遥领先。
到了2014年,奇瑞抽调200多人筹备的江北项目正式独立为凯翼汽车,但推出的几款车型基本都是奇瑞车换标,且售价区间基本重合,内耗严重。再加上观致抽血一样的资金需求,奇瑞最后还是把凯翼51%的股份卖给了四川宜宾市政府,而这其中五粮液下属投资公司占股0.5%,所以四舍五入,一个酿酒的,也算是造了车。
总之,在2014年前后,观致、凯翼,加上奇瑞和开瑞,奇瑞第二次拥有了四个品牌,也第二次失败。但我们前面说过,芜湖人可以失败两次,第三次必须起飞。
2018年,捷途系列成立,2019年,星途成立,定位高端品牌,2021年,捷途独立为品牌,定位比奇瑞稍低,还是加上奇瑞和开瑞,奇瑞第三次拥有了四个品牌,奇瑞和星途归属奇瑞乘用车,开瑞和星途则归属奇瑞商用车。
至于这个奇瑞商用车是怎么来的,还记得我们开头提到的一汽扬子吗?2006年,奇瑞把他给收购了,主要做客车底盘和中巴,成了奇瑞商用车的前身。当初你瞧我不起,现在我把你买了不就完了。
虽然已经是第三次玩多品牌战略了,但奇瑞还是老毛病:内斗严重,奇瑞、星途、捷途三个品牌同级别车型差价几乎都在两万元以内,甚至捷途因为分属商用车公司,设计和营销上更放飞自我,从最近推出的捷途大圣和硬派越野车型来看,捷途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销量上也完全碾压高端品牌星途,奇瑞正统在捷途了属于是。
星途就比较惨了,20万左右的中高端SUV市场是各家必争之地,无论合资还是自主品牌,都有主力车型百花齐放,人脑袋打成狗脑袋。反观星途,和奇瑞差不多的售价、差不多的三大件,只有发动机和变速箱质保由奇瑞捷豹路虎承担、用料和调校更高级几个为数不多的优点,虽然开起来质感不错,但面对市场上别家铺天盖地的宣传,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以至于8月整个品牌只卖出了603辆,几乎成了集团里销量最拉的品牌。
但有一说一,奇瑞在起名字这一块还是有点东西的,从早期的风云、瑞虎,到星途旗下的追风、凌云、揽月,理工男的浪漫了属于是。
尹同跃在一次采访上说过:“奇瑞不过是在高速前进的途中,蹲下来系了个鞋带”。从某种意义上说,奇瑞算是自主品牌在许多领域的先行者,经销商分网战略、多品牌战略、冲击高端几乎都是奇瑞最早或较早尝试的。先行者总是备受争议,也必然会吃亏,但获得的收益往往也是巨大的,奇瑞或许已经系好了鞋带,再次准备起跑。
好了,关于奇瑞,我想说的内容实在有点多,无奈只好分成多集,这集我们聊了奇瑞在车型、经销商、多品牌上走过的弯路,下集我们聊聊奇瑞的正向研发和海外出口,还有新奇军,我是黄师傅,我们下集见。
接下来的故事移步第三集~
本文标题:奇瑞品牌下的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