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汇聚义警力量 推进共治警务


  在浙江温岭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身穿统一马甲的群众开展义务巡逻、纠纷调解、志愿服务、普法教育等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温岭义警。


  今年8月30日,温岭市公安局以共治警务为抓手,持续深入探索社会治理工作新模式,成立了温岭市义警协会。目前,协会已吸收成员700余人,入驻项目10个,化解矛盾纠纷276起,全额资助贫困学生50人,结对帮扶问题学生127人,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66起。


护校安园“义”不容辞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温岭市公安局构建“公安+义警”警民联动“护校安园”模式,保障广大师生安全出行。在上下学时段,民警和义警一起开展“护学岗”工作,切实提升“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同时对校园及周边开展巡防联动工作。


  太平街道的张大姐深有感触:“护送学生过马路,我们已经坚持了7年,如今穿上义警马甲,就意味着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不少接送孩子的家长表示:“每天接送高峰期路面比较拥堵,看到民警和义警在,心里就很踏实。”


  9月29日,义警协会曙光护苗志愿者在城南中学创办了“心盾护航”培训基地,第一堂课更是吸引了500位来自社会各界关心教育者名参加。义警协会多次组织心理辅导师走进学校,对问题少年开展一对一疏导,并为老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关爱老人全心全“义”

  10月21日晚,义警陈师傅在石塘镇的路边发现一名醉汉。陈师傅上前询问,发现老汉迷迷糊糊,根本说不清家庭住址。他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给派出所民警,自己则守在一旁等候。随后,民警联系老汉家属将其接回。老汉的家人感谢说:“我们在大街上找了许久,正赶往派出所警,没想到人就找到了,真是太感谢了。”


  一推一剪皆是爱,民警和义警经常带着理发工具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义务理发。“大爷,这是最近发生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你一定要注意……”他们一边理发一边与老人聊家常,叮嘱老人不贪图小便宜、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汇款转账,引导老人提高防范能力。上门理发不仅为老人带去了贴心服务,也带去了反诈宣传,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把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服务的地方。


面对困难“义”往直前

  10月26日,温岭出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短时间的强降雨容易出现城市内涝,温岭义警闻“汛”而动,到各条积水路段,帮忙清理积水或救援水中抛锚车辆。义警队联合红豹、海鲸等救援力量开展防汛救援,紧盯山洪灾害重点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低洼易涝点、老旧房等重点领域,落实好巡查、监测、人员转移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义警的奉献和担当精神。


  温岭万达广场于今年国庆黄金周开业,人流量激增,义警队员主动放弃休息,开展定点驻守。义警队员巡逻时,突遇一位老人脸色发青、胸闷难受、言语不清,老人的家属急忙向义警求助。义警队员及时采取措施并疏散围观群众,搀扶老人来到商场外的空旷地方。“老人高血压犯了,吃过药好多了,幸亏遇到你们。”老人的家属连连感谢。


化解矛盾有情有“义”

  “大家别激动,事情已经发生了,争吵解决不了问题。”前不久,在楼旗夜市出入口,两辆车发生事故,车主激烈争吵,被义警队员劝开。冷静下来后,两名车主拍照、移车,在民警和义警的共同见证下达成了赔偿协议。


  楼旗夜市有各类商家67户、流动摊点150多家,夜市人流量大,饮酒后发生口角继而打架的事时有发生,经常有人遗失手机、包,还有人反映噪声扰民。“夜晚摆摊做生意,我们最怕的就是顾客喝酒后打架闹事。现在好了,每晚都可以看到民警和义警在附近巡逻,我们做生意感到很安心。”夜市摊主说。


  义警队员发挥“千里眼、顺风耳、巧嘴巴、小帮手”的作用。箬横镇凤山村的义警老刘在发现村民发生矛盾纠纷后及时向派出所民警告,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双警”合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群众,共同化解了一起因吵架引发的邻里纠纷。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邻里发生矛盾纠纷时,他们是苦口婆心的“调解员”;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他们是循循善诱的“辅导员”;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时,他们又成了普法释法“宣传员”。他们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实现“警民联动”,形成“一呼百应”“邻里守望”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


  (记者 谢佳 通讯员 陈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