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荣誉!90后沈聪获二等功,牌匾送到家,太飒了!
“咚咚锵,咚咚锵……” 一阵热闹的锣鼓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朝着沈聪家的方向前进。走在最前面的,是几位英姿飒爽的军人,他们身着笔挺的军装,肩扛鲜艳的五星红旗,步伐整齐有力。紧随其后的,是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手中捧着一块写有 “二等功臣之家” 的金色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再往后,是一群敲锣打鼓的乡亲们,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仿佛在庆祝自己家中的喜事。
一路上,送喜的队伍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观望,对沈聪的家庭投以羡慕和敬佩的目光。一些小朋友更是兴奋地跟在队伍后面,好奇地张望着,想要一探究竟。
很快,送喜的队伍来到了沈聪家的门口。沈聪的父母早已在门口等候,他们的脸上满是激动和喜悦。当看到儿子的喜和 “二等功臣之家” 的牌匾时,沈聪的母亲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紧紧地握住送喜人员的手,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谢谢部队对我儿子的培养,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在众人的簇拥下,送喜人员将喜和牌匾郑重地交到沈聪父母的手中,并为他们佩戴上了象征荣誉的大红花。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乡亲们纷纷围上前去,向沈聪的父母表示祝贺。
这一刻,沈聪家的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而沈聪,这个 90 后的年轻军人,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英雄。那么,他究竟是如何获得这枚二等功奖章的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平凡出身,不凡梦想1994 年,沈聪出生在四川乐山峨边的一个普通家庭 ,这里的山水孕育了他坚韧的性格。小小的村庄,宁静而质朴,人们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沈聪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的童年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沈聪的父亲,年轻时因意外烧伤落下残疾,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父亲常常望着远方,眼中流露出对军营的渴望和向往。那些未曾实现的梦想,那些对军旅生活的憧憬,都深深地感染着年幼的沈聪。在父亲的讲述中,沈聪仿佛看到了军人的英姿飒爽,听到了嘹亮的军号声,一颗向往军营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在沈聪心中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每当看到电视里军人的身影,沈聪都会激动不已,他渴望自己也能穿上那身帅气的军装,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英雄。
高中毕业后,沈聪考入了一所大学。然而,他心中的军旅梦从未熄灭,反而愈发强烈。在大学期间,他先后三次名参军,前两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他并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三次名时,沈聪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当收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挑战和未知的旅程,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逐梦军营,艰难起步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憧憬,沈聪踏入了新兵连。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与其他身体素质出众的新兵相比,沈聪的体能明显处于劣势。拉单杠时,他使出浑身解数,却连 5 个都拉不起来;跑三公里时,没跑多远就气喘吁吁,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最后只能在班长的 “推搡” 下勉强完成。每一个训练科目,对他来说都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
看着身边那些身姿矫健、动作敏捷的特战队员,沈聪心中满是羡慕和向往。他们在训练场上的飒爽英姿,深深地烙印在沈聪的脑海中。那一刻,沈聪在心底默默立下誓言:“我要当就当最牛的兵 —— 特战尖兵!” 这个誓言,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沈聪前行的道路,也成为了他不断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沈聪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他主动向身边的班长骨干取经,学习他们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每天早上,当其他新兵还在睡梦中时,沈聪就已经悄悄起床,来到操场进行体能训练。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 一项项训练内容,他都认真对待,从不敷衍。即使在休息时间,他也会找机会给自己加练,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疯狂训练,实现逆袭为了快速提升体能,沈聪给自己量身定制了一份特殊的 “盔甲套餐”:一件 20 多斤的沙背心,还有沙绑腿,除了睡觉,这些装备就像长在他身上一样,训练、站哨都负重进行。练据枪端枪时,加重加压更是他的日常操作 。
每天早上 5 点半,当别人还在梦乡,他就已经在跑道上挥洒汗水。一开始,战友们不理解,甚至有人说他是在领导面前 “装样子”,可他全然不顾,只是一门心思地训练。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他的努力开始发光,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入伍第二年年底的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是检验沈聪训练成果的关键时刻。那天,阳光洒在跑道上,照出战士们坚毅的身影。沈聪身着整齐的军装,背着沉重的装备,站在起跑线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砰!” 随着一声枪响,考核正式开始。沈聪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他的步伐轻盈而有力,呼吸均匀而沉稳。刚开始,他并没有急于冲刺,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
跑到中途,一些战友因为体力不支,速度逐渐慢了下来。但沈聪却依旧保持着稳定的速度,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前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冲过终点,拿第一名!
随着终点越来越近,沈聪逐渐加快了速度。他的双腿快速交替,双臂有力地摆动,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此时,他的耳边只剩下风声和自己的心跳声,其他的一切都仿佛消失了。
最后 100 米,沈聪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冲刺。他的脸上写满了坚毅,汗水从额头滑落,滴在跑道上。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他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以全中队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考核!
那一刻,整个操场都沸腾了。战友们纷纷围了过来,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为他鼓掌欢呼。沈聪弯下腰,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得到了回 。
极限挑战,铸就辉煌在部队的 10 年里,沈聪先后参加了 20 多次极限训练,那些挑战听起来就让人望而生畏 。每天训练 18 小时,负重 30 公斤,全程 180 余公里,这样的极限训练,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挑战,但沈聪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方。
有一次,在武装三十公里越野课目中,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大地被太阳烤得发烫,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燃烧。沈聪背着沉重的装备,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动着。他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汗水不停地从他的额头、脸颊、脖子滑落,湿透了他的衣衫,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 。
渐渐地,沈聪的体力达到了极限,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而沉重,脚步也越来越踉跄。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属于自己,随时都可能倒下。但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前方不远处的终点线。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力量。他咬紧牙关,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着终点线冲了过去 。
到达目的地后,他累得直接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迷彩帽被风吹掉,战友捡起一看,里面写着 “你会是一个好兵”。这几个字,是他对自己的期许,也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
凭借着这股拼命三郎的冲劲,沈聪连续四年获得 “极限训练勇士勋章” 。这些勋章,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他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最好证明。
担任教员,传承精神沈聪深知,一个人的优秀不算真正的优秀,只有整个团队都强大起来,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无往不胜。2019 年,沈聪主动请缨,担任支队教练员,肩负起了培养更多优秀特战队员的重任 。
为了摸索出一套实用管用的教学方法,他一头扎进军事训练大纲和专业教材中,常常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每一个训练科目,每一个动作细节,他都反复研究,不断琢磨。他还结合自己多年的集训和比武竞赛经验,将实战中的经验教训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 。
在教学过程中,沈聪始终坚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员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员,他耐心指导,鼓励他们不要气馁,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己;对于有潜力的学员,他则加大训练强度,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 。
在他的努力下,先后完成 4 批次狙击、重火器专业集训教学,培养出 400 余名专业能手。这些学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了部队的中坚力量。沈聪也因此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和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 “沈教头” 。
火场逆行,守护家园2020 年 3 月 10 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 。火势迅猛,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迅速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味,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层黑色的阴霾所笼罩。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沈聪没有丝毫犹豫,他带领着小队人员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灭火战斗中。他们与大火展开了近 5 个小时的殊死搏斗,每一分钟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
在火灾现场,沈聪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不顾个人安危,哪里火势最凶猛,他就冲向哪里。他的身影在火光中穿梭,仿佛一道钢铁长城,阻挡着大火的蔓延。他手中的灭火工具不停地挥舞着,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却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扑灭大火,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在扑火过程中,沈聪和队员们先后扑灭火点 20 余个、火头 8 个 。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与大火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每扑灭一个火点,每击退一个火头,都意味着他们离胜利又近了一步。
然而,火势实在太强大了,仅凭人力很难完全控制。为了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沈聪决定带领队员们开辟隔离带 。他们手持工具,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一寸一寸地砍伐着树木,清理着周围的可燃物。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停地流淌,滴落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他们的双手磨出了血泡,肩膀也被沉重的工具压得红肿,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退缩 。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开辟出了 300 余米的隔离带 。这条隔离带,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成功阻挡了大火的蔓延,为后续的灭火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在沈聪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大火终于被成功扑灭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