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中国美术界传来沉痛消息:著名藏族版画家、四川美术馆原常务副馆长其加达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日在深圳逝世,享年79岁。这位以刻刀镌刻雪域史诗的艺术家,用一生诠释了艺术与信仰的交融,留下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时代印记。


从甘孜孤儿到版画巨匠

  其加达瓦1946年出生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幼年父母双亡,幸得政府救助进入小学,13岁被保送至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学习版画。1964年,他以毕业作《开路》初露锋芒——画面中藏族群众与解放军并肩破冰开路的场景,成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的经典注脚。这幅作品被《人民日》专题道,也奠定了他“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的艺术人生基调。


扎根高原,用刻刀记录时代

  “我的创作从未离开过雪域高原和藏族同胞。”其加达瓦曾如此总结自己的艺术使命。他两度深入西藏采风,累计近一年时间行走于藏北牧区、山南农地,用速写本记录翻身农奴的笑颜、牧马青年的豪情。代表作《育林人》以遒劲刀法刻画藏族老人与雪山森林共生的坚韧,获东京“中国现代版画展”金奖;《金色的秋天》以青稞麦浪包裹藏族妇女丰收的喜悦,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乡土抒情的典范。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日本国立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更被评价为“新中国版画史中藏族叙事最深刻的表达”。


不仅是艺术家,更是文化桥梁的搭建者

  作为四川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他全程参与筹建中国首座版画专题博物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在李桦、古元等先驱指导下,完成数百件新兴木刻运动珍品的抢救性收藏。调任深圳画院后,他推动特区与内地艺术交流,晚年仍以《阿妈啦,晚上见》等新作延续创作热情。学生回忆:“他总说,版画是人民的艺术,刀痕里要有土地的温度。”


艺术长河,星火不灭

  今日,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外,一位观众驻足其加达瓦的《开路》前良久,叹道:“他刻下的不仅是雪域,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新生的足迹。”正如讣告所言,这位“承前启后的一代版画大家”虽已离去,但他刀下的藏族史诗、他搭建的文化长桥,将永远在高原的风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