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补课 0 月考孩子全 A”,这消息靠谱吗?

   在两会期间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 “0 补课 0 月考孩子成绩都是 A” 的观点,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教育圈掀起了惊涛骇浪,迅速成为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在竞争激烈、补课与考试盛行的当下教育环境中,这样的观点无疑极具冲击力,打破了大众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固有认知 。


  长久以来,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想要孩子成绩好,补课似乎是必经之路,月考等阶段性考试更是检验学习成果、查缺补漏的重要手段。家长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送孩子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学校也频繁组织考试,试图通过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然而,这位人大代表却表示,即便没有补课和月考,孩子也能取得全 A 的好成绩,这怎能不让人惊讶和好奇?


传统教育困境:补课与考试的 “紧箍咒”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们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大量的补课和频繁的考试,就像一道道 “紧箍咒”,紧紧束缚着孩子们。


  如今,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几乎被补课班占满,工作日放学后要奔赴各种补习班,周末和节假日也不得清闲。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告显示,小学有 22.2% 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 3 小时以上的校外补课,初中学段这一比例为 32.8% ,甚至部分区县每周校外补课 6 小时以上学生的比例超过 35%。孩子们每天学习时间超过 10 小时,连轴转的学习模式让他们疲惫不堪,严重缺乏睡眠和休息时间。


  与此同时,月考、周考等各类考试层出不穷。学生们长期处于考试的紧张氛围中,每次考试成绩公布时,那种焦虑和压力都如影随形。过度考试焦虑不仅会让学生在考试时心情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导致头痛、心慌、出汗等身体不适症状。频繁的考试排名更是将学生置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仿佛成绩就是衡量他们价值的唯一标准。


新模式亮点: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她所代表的谢家湾学校,坚持 “零补课、零周考、零月考”,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90% 的孩子成绩都是 A 。这背后,是一套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发挥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进行课程整合。例如将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类学科融合,开发出 “主题式学习课程” 。以 “古代丝绸之路” 主题学习为例,学生在语文课上阅读相关诗词文章,体会情感表达;历史课上深入了解开辟与发展历程;地理课研究路线走向和地理环境特点。这种方式让知识不再碎片化,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课堂上更多是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给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规划学校运动会场地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自行收集数据、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沟通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高。


  在评价体系方面,学校采用多元化评价,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而是从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会有专门评价表,对学生参与度、观点质量、团队贡献等方面打分。此外,教师还会定期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新模式能否广泛推行

  谢家湾学校的成功经验虽令人眼前一亮,但这种 “0 补课 0 月考孩子成绩都是 A” 的模式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仍有待商榷 。


  从师资力量来看,新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有出色的课程整合能力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程整合时,教师要深入研究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主题式学习课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敏锐捕捉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精准指导。然而,当下并非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一水平,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可能成为新模式推广的一大阻碍。


  家长观念的转变也是一大难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多补课、多考试,孩子才能取得好成绩。在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对新模式持怀疑态度,担心孩子在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便新模式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若升学评价体系不改变,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便难以消除,这无疑会给新模式的推广带来巨大阻力 。


  此外,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发达地区的学校或许能为新模式提供更好的支持,而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由于资金匮乏、教学设施简陋,难以满足新模式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在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新模式的实施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探索教育本质:成绩之外的考量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单纯追求成绩,还是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在探讨 “0 补课


  0 月考孩子成绩都是 A” 这一话题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0 补课 0 月考孩子成绩都是 A” 这一观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教育的大门。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也让我们反思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在未来的教育探索中,我们应不断寻求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